皮:是指从动物身上剥下来的,用于制革工业的原料。也叫生皮。
革:是指生皮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加工处理,改变了它的性质和外观,从而满足了人们不同需要的生皮制品。皮革是人们对革的一种传统称呼,通常情况下,皮革指的是革,而不是皮。
皮具:是指用皮革制成的皮家具、皮工具或皮服饰。如:皮沙发、皮包、皮鞋、皮衣、钥匙包、皮手套、手机套等等。
皮具是由皮革制作而成的,皮革是由生皮加工而成的。在讲皮具的手感之前,还要先从皮革的手感是如何形成的谈起。
皮革的手感:是在制革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同的制革工艺或添加了不同的化工物料而形成的皮革自身特有的一种触摸感觉。这种感觉足模糊的,没有固定的、量化的标准来衡量的。山同一块皮革制作而成的同一款皮具,不同的人去触摸,可能有不同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是真实存在的,不能被忽略的。
从皮转变成革的工艺中,传统的制革理论将制革工艺分成三个工段:准备工段、鞣制工段、整饰工段。其中,鞣制工段使皮产生了质的变化,因为这个工段使“皮”质变成了“革”,这个工段也对皮革后期形成的不同手感和风格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制革的三个工段中,鞣制工段形成了皮革的内在手感。如弹性、绵软、丰满等;整饰工段形成了皮革外在手感。如滑爽、油蜡、干涩、平滑、绵软等。
1.权制工段形成的手感:是指采用不同的靴制剂或不同的工艺而形成的皮革差异性手感。如:植靴革挺括、密实的手感;无铬鞍革绵软、丰满的手感;“水洗皮”柔软、飘逸的手感等。
1.1整饰工段形成的手感是指皮革经过底涂、中涂、顶涂后形成的风格和手感。
皮革在涂饰过程中,基本上有底涂、中涂、顶涂三个工序。底涂是皮革涂饰的基础:中涂决定皮革自身的色泽、涂饰风格(有些皮革的风格是在顶层涂饰后形成的,如擦色革)和手感;顶涂中的光亮层(固定层)、手感层,最终调解和确定涂层的光泽和手感。
光亮层调节视觉效应,如:高光风格、中光风格、亚光风格等。手感层调节触感效应,如:油蜡感、滑爽感、丝绸感等。就是说,在底涂和中涂的基础上,在顶层使用手感剂会使皮革自身特有的手感更加突出,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而以“具有绵羊皮风格的山羊皮服装革的涂饰实例”来说明,革坯经过底涂、中涂和顶涂三道涂饰工序后,形成的手感:
涂饰要求:涂层要薄,柔软,光泽和手感自然
工艺编号:5006
原料:采用5004工艺生产的干坯革
涂饰工序:
(1)底层:颜料膏40份,水665份,柔软剂65份,软性聚氨酷85份,弱阳离子聚氨酷85份,阳离子油60份。喷1-2遍,干燥,通过式熨平(70°-80°)
(2)中层:颜料膏30份,改性软酪素100份,蜡乳液40份,水560份,高粘性聚氨醋140份,软性聚氨醋60份,金属络合染液20份,异丙醇50份。喷2-3遍,干烘。
(3)顶层:改性软酪素150份,改性硬酪素150份,水570份,聚氨醋100份,手感剂30份。喷1-2遍,干燥。喷甲醛,干燥,通过式熨平,转鼓干摔,绷板,通过式熨平。
由此可见,皮革的手感是由鞣制、涂饰等多种因素最终形成的,不是简单的喷涂手感剂就能产生多种多样手感的。
在制革过程中,由于鞣制、整饰等工段赋予了皮革丰富多彩的手感。而由这些皮革制作而成的皮具当然也具备了各种不同的手感。所以,皮具的手感,通常取决于皮革的手感。也可以说,皮具的手感就是制作皮具皮革的手感。
皮具常见的手感是多种多样的,不单单是一个滑爽,滑爽只是皮具手感中的一种而已。
在制革工艺中的手感层涂饰和在皮具洗护中的手感层涂饰,二者的工艺流程是不一样的,所使用的皮革化工材料也不尽相同,但二者的作用却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皮具的最后一道工序,同时也是皮具的“第一道防线”。在具有调解和确定手感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具备防止粘连、提高耐干湿擦能力和保护涂层稳定性的作用。
在皮具洗护过程中,保持和提高皮具的手感也是由多种因素和多个工序形成的。如果其中的一道工序破坏了皮具原有的手感,单纯依靠喷涂手感剂是无法恢复的。因此,在洗护过程中要根据皮具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洗涤工艺和涂饰工艺,也就是要“看皮做皮”,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持洗护后的皮具自身特有的风格及手感不发生太大的变化。
皮具洗护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皮具清洗、皮具补伤、皮具上色、做固定与手感等工序。每道工序的操作,对皮具最终的手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