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洗技术源于19世纪初的一次偶然发现,尽管有几个不同版本的传说,但大都是说无意中将脏的衣物落入溶剂中,竟然发现变得很洁净了。于是,在1840年法国巴黎第一次出现了在洗衣厂正式使用干洗衣物的方法,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干洗技术。当时所用的干洗溶剂正是石油类的碳氢溶剂,所以干洗技术是从碳氢溶剂即石油溶剂开始的。到了1926年,出现了一种叫做Stoddard(斯托达德)的石油干洗溶剂,这是专门为干洗而设计,而且配备了使用这种溶剂的干洗机,这种干洗机已经具备了洗涤、脱液的功能,尽管机型尚且比较简陋,但是干洗机的基本雏形已经形成。并且出现了应用这种技术服务于社会的专业洗衣店。
人所共知,碳氢溶剂(石油溶剂)确实能将油性污垢中的大部分洗掉,但是由于其溶解范围相对较窄,所以洗净度仍然不能尽如人意,而更为重要的是碳氢溶剂的易燃易爆的缺点给洗衣业带来层出不穷的灾害和隐患。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洗衣店的干洗业者。由此,人们开始寻求既能把衣服洗得很干净又具有一定安全性的新型干洗溶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用三氯乙烯作为干洗剂,此后也有使用四氯化碳和三氯三氟乙烷(CFC-113即氟里昂)等作为干洗溶剂的。但是这些溶剂中有的脱脂力太强,对纤维伤害明显;有的毒性较大,对从业员工及洗衣顾客带来健康影响;有的则对一些染料造成损伤,使衣物明显退色等等。最后都被淘汰出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四氯乙烯以其所具备的较为均衡的条件脱颖而出,成为新型的干洗溶剂。它具有脱脂去污力适中,化学稳定性好、不燃、不爆、无闪点,毒性较小,容易回收等优点。从而迅速成为干洗溶剂的首选。同时机械行业和电子元器件业作为清洗剂、皮革行业作为原皮脱脂剂也得到广泛应用。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作为干洗溶剂已经安全使用了六十余年,其他行业也使用了六、七十年。然而四氯乙烯并非是尽善尽美的干洗溶剂,它仍然属于具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各种有机溶剂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也在不断的提高认识。以追求更为尽善尽美的干洗溶剂为目的的研究开发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其中一些研究人员转而返回原来起点,重新探索碳氢溶剂干洗的可行性。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不曾停止,到了九十年代中形成规模。1997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洗涤博览会上大力推出安全可靠一体式全封闭石油干洗机和DF2000碳氢干洗剂,正式形成热点。自此碳氢溶剂干洗在各国发展开来,其中发展最快的当数日本、韩国地区。欧洲北美多数仍在使用四氯乙烯干洗,某些国家甚至还在使用CFC-113干洗。但是干洗机的机型、结构已经多次更新换代,至今欧洲北美地区的四氯乙烯干洗机基本上全部为高回收,低排放,低消耗的全封闭型干洗机。除去四氯乙烯干洗和石油干洗以外,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机构不断寻求更新型的干洗模式,如二氧化碳干洗和硅烃干洗等。在欧洲,独辟蹊径的湿洗技术方兴未艾。尽管湿洗不属于干洗范畴,但是它以较高洗净度;更符合环保要求;更能保证卫生要求和适用范围较宽而迅速普及。仅数年间,湿洗技术在欧洲的覆盖面已超过30%的洗衣业,并有继续扩大之势。